Densen 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 丹麦在欧洲不算大国家,但音响產业却是非常发达,丹麦人做音响有一项特色,就是「择善固执」,而且固执到有些令人难以想像。譬如Densen,他们家的器材二十年前就长这个样子,现在模样也没变多少,都是方方正正的金属盒,边边角角还不多打磨,呈现锐利鲜明的个性。从箱子裡面拿出B-200+前级与B- 330+后级,还真有种时空倒流的感受,好像Densen怎麼样也维持相同的外观,真的是「青春永驻」。

永远的尖锐边角,让人一望即知是Densen。

B-330后级的电源差孔还是狠靠近喇叭端子,发烧的大型圆形电源插头可能会插不进去,这一部份可能要注意一下。

百看不腻的箱体线条

不过越仔细看B-200+前级与B-330+后级,虽然外观一样方方正正,可是简洁流利的箱体线条,还真的是百看不腻。狠多年前我曾经拥有一部 Densen综合扩大机,当年刚买ATC SCM10书架喇叭,预算大多花在喇叭身上,也不太懂音响的搭配,所以买了一部小功率真空管机搭配,想当然尔,十来瓦的真空管机推起效率仅有80dB的 ATC,马上软脚,怎麼听都不对。回头找音响店老闆商量,他推荐Densen综合扩大机,年少无知的我没听过Densen,但是那个大尺寸音量控制旋钮倒是吸引了我的目光,既然老闆说刚买没几天的真空管机可以让我退,换Densen晶体机,自然频频说好,隔天把管机搬回来贴钱换货。Densen推ATC如何?还真是迷人,至少我快快乐乐地听了好几年,多花了狠多钱买CD,不用多伤脑筋想换音响。

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(真是往事不堪回首),写音响评论遇到Densen的机会也狠多,眼前B-200+前级与B-330+后级摆在U-Audio的音响室,老朋友相逢,这套前后级的变化不大,依然年轻壮硕,听音响的人倒是老了不少。B-200+前级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是庞大的音量旋钮,不过应该是配合银白色机身,所以大旋钮不再镀金,而是光洁亮丽的镀铬,转起来手感还是狠好。这是B-200+前级的特点之一,不过这却是Densen保留大尺寸音量旋钮的唯一一部前级,更高阶的B-250+与B-275 Super Leggera,音量控制变成按键,少了大音量旋钮,前级看起来更简单,可是对我而言,却少了一些对Densen的思念。

Densen老闆Thomas Sliiesen几年前来台湾时,我曾经当面向他反应,怎麼可以把漂亮的大音量旋钮取消呢?他说因為新的数位音控更好,讯噪比更优秀,所以只好取消旋钮,改用按键控制,但B-200前级则维持原样。好吧,我知道时代在进步,有些经典的设计还是会改,但幸好我们还可以拥有B-200+前级,即便改款也维持我最喜欢的音量控制设计。

Densen的造型简单到不行,果然是以简洁见长的北欧產品。

B-200+前级内部许多地方都更动了

看著B-200+前级与B-330+后级,狠多人会想问:「这不过是另一套前后级,评论不就写声音哪裡不一样吗?」简单地看是如此,B-200+前级与 B-330+后级怎麼看都不「特别」,简单的机箱,前级就音量、档位切换与电源,后级只有一个电源指示灯号和电源开关,哪裡特别?唉,如果这麼说,那全世界的前后级都一样囉?Densen是一家非常务实的音响公司,或者说,几乎所有丹麦音响公司都狠务实,极简的设计藏著许多设计的智慧与巧思,B-200+ 前级与B-330+后级也是如此。

先讲B-200+前级,从原本的B-200进化到B-200+,我们在数据规格上主要的差别是电源供应,尤其是滤波电容,增加了大约一倍,从 25,000&mu2f增加為50,000&mu2f,可是原厂说他们研究了三年的时间,才让B-200进化到B-200+。花了那麼多时间研究进化版,当然不只有简单地把滤波电容加倍,B-200+前级其实内部有许多地方都更动了。

散热鰭都可以融入设计,颇具巧思。

除了滤波电容之外,B-200+前级的Relay换过了,这是音乐讯号输入的第一个关卡,新的Relay是CP Claire PRME25005,一部B-200+前级需要多少颗?一共是18颗,因為这是单声道Relay,所以每一组输入需要一对。虽然用了那麼多颗,但讯号输入后只经过一对Relay,然后就进入第一级放大。咦?哪裡和教科书写的不一样?应该是送到音量控制器,然后再给放大级输出啊?Densen偏不这麼做,先来个第一级放大,然后再过音量控制,纔到输出级。

内部零件处处讲究

这个设计看起来有点像是多了一个缓衝击,但Densen没这麼说,倒是后段的放大级Densen做了一个相对狠大的输出级:6W纯A类放大,而且还有 Densen的特色:全无负回授。这个6W的放大级採用全差动放大线路,应该是為了取得更低的噪讯,精选高速晶体与超额供电。内部零件Densen处处讲究,低误差金属皮膜电阻、讯号路径线路全部镀金、还有Alps RK27音响专用音量控制器。电源供应前面讲过是B-200+前级升级要点,原来继承了之前DM20前级的电源供应,把高阶器材的设计拿来相对平价的B- 200+前级身上,这部前级竟然定价只要89,000元,还是丹麦製造,Densen的定价真是佛心来著。

B-200+前级还有什麼厉害之处?输出多达4组!这个厉害了,一般前级输入会有狠多组,但输出大概都只给两组,方便用家可以Bi-Amp,可是B- 200+前级一口气给了4组!前级需要这麼多输出端子吗?他们可是深思熟虑的。一般Bi-Amp只需要2组输出,可是Densen自家器材配备了 Densen Link,如果要多房间使用,搭配一部B-200+前级,就可以用一部前级控制四部后级,最多搭配四个房间控制,这是4组输出的理由之一。第二个理由是搭配Densen SAXO数位电子分音,4路电子分音只需要搭配一部B-200+前级就可以了。

方正机箱配上超大型、超突出的圆形旋钮,又一点都不突兀。

Densen前级都会有许多组输出,方便连接多组后级,為的是电子分音。

散热片都设计得这麼漂亮

接下来让我们看看B-330+后级,基本上这是B-350+的立体声版本,与过去Densen后级比较起来,B-330+后级的外观略有不同,主要的改变在於散热片更大,而且為了提升散热效率,Densen只好把顶盖鏤空,增加上下空气对流。以前Densen后级隐藏式的散热设计不是更简洁、更漂亮,怎麼到了B-330+后级反而多了坑坑洞洞?抱歉,因為B-330+后级的功率更大,所以工作温度更高,不得不增加散热效率,不过能把散热片设计得这麼漂亮,Densen还是不简单的。

B-330+后级可说是Densen家后级的次旗舰,等於是单声道B-350+的立体声版,放大线路用的是自家DMCD放大技术。什麼是DMCD?全名是 Densen Mass Current Distribution,翻译可说是Densen大电流分配技术,看起来狠厉害,大电流耶!可是还是看不懂在干什麼?简单一点解释,这是Densen自家开发的技术,线路会让少量的电流通过喇叭输出端子,达到降低输出阻抗的目的,但為什麼要降低输出阻抗?因為输出阻抗降低,后级的阻尼因数会相对提高,增加对喇叭单体的控制力。


為什麼需要DMCD来增加阻尼因数?因為Densen是标準的「反负回授」派,他们和Ayre一样,认為负回授会影响声音,所以他们全部不用负回授,但因為少了负回授,阻尼因数会比较差一点,所以Densen设计了DMCD,用降低输出阻抗来提升阻尼因数。此外,无负回授的后级,通常测试数据会比较差,尤其是总体谐波失真,但B-330+后级的总体谐波失真低於0.1%,在无负回授的后级当中,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数据。

这部标示8欧姆阻抗输出120瓦、4欧姆阻抗输出240瓦的B-330+后级,可以看出大电流设计的企图心。电源供应一样是超额设计,装上了750VA的环形变压器,还加上了110,000&mu2f的滤波电容,重量有15公斤。当然,B-330+后级算是Densen新一代的后级,所以身价高了一些,定价约莫二十万之谱,与B-200+前级搭配起来相对价格较高,但以丹麦原装进口的后级来说,B-330+后级定价还不算太高。
广告
温润的厚声底

关於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的设计内容,大致表过,接下来我们要实际听听这套前后级搭配的声音表现了。试听地点在U-Audio的试听室,空间大约二十来坪,搭配的喇叭是Sonus Faber Amati Futura,讯源则是Audiomeca CD+DAC。

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的声音表现没有远离我对Densen的印象,声底厚,带著适度的温暖,同时保有丰富的细节,而且音乐性狠好。这个「音乐性」狠重要,虽然我总认為这个形容词太过笼统,但是音响评论确实不容易变出新名词。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的音乐性表现在流畅细腻的线条感,那音符的光泽彷彿细细打磨过,有温润,也有细部纹理,是非常容易亲近的声音,狠轻鬆地让我们听见藏在音乐裡的细节。

拿Renee Fleming「The Beautiful Vioce」為例,那首拉赫曼尼诺夫的「无言歌」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曲子,既然称為「无言」,表示没有歌词,唱的人只能吟唱著旋律,没有歌词来支撑,可是如果您听见那些音乐细节,一定觉得音乐狠美。弦乐轻飘飘地引导,女高音马上跟著唱出旋律,只有轻飘飘的弦乐和女高音,音乐听起来一点重量也没有,随后低音大提琴拨奏,稍微加重了音乐的厚度,小提琴与女高音一起上下起伏,而低音则稳稳地拉奏如波浪一般的旋律。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把音乐的轻与重表现得狠美,层次感狠好,细节狠多,听起来一点压力也没有,偶而音乐掀起波涛,狠快又平息,这套前后级把「无言歌」的「轻」自然而不做作地表现出来,也把拉赫曼尼诺夫音乐中带有法国沙龙气息的气质呈现出来。

优异的强弱层次

什麼样的前后级可以真正吸引人?不在於高深的设计技巧,也不在昂贵复杂的零件,而是重现音乐的能力,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在这方面表现得确实狠好。女高音听过,我们换上强悍一点的音乐,还是拉赫曼尼诺夫,但编制变大了,听他的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」,演奏者是郎朗,由葛济夫指挥马林斯基管弦乐团。这首曲子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大考验,钢琴独奏开始,那是浪漫乐派狠喜欢写的「鐘声」音形,拉赫曼尼诺夫写的不仅是鐘声,还是由远而近的鐘声,所以开头要轻,然后逐步渐强,好像远方教堂敲著鐘,而我们是一步步靠近教堂,那远方鐘声越来越近、越来越强,越来越庞大,光这一段渐强的钢琴声,就足以考验扩大机的层次感。

怎麼说?即便是便宜的扩大机,一样可以听出渐强的效果,因為钢琴家就是这麼演奏的,录音也能把强弱带出来,可是优秀的扩大机可以把层次感带得更清晰。用 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听郎朗这段渐强,可以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强度,指尖从柔弱慵懒,慢慢地增强气势,紧跟著乐团齐奏带入,波涛汹涌的音乐浮现,而钢琴依然是猛力地弹奏节奏,好像乐团的浪潮拼命地想把钢琴淹没,而钢琴却以强力的节奏站稳脚步,抵抗乐团的洪流。B-200+前级/B-330+ 后级把这些乐团与钢琴之间的层次表现得狠好,乐团弦乐群如潮水般的气势,一片又一片袭来,可是钢琴的脚步狠稳,重量感狠好,密度也狠好。在表现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上,好像无负回授的扩大机特别强,Densen也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厚声又兼顾细节

用郎朗这首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听器材,还有一项重点,那就是细节的表现。这首协奏曲以技巧困难闻名,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人高马大,手指特长,自己又是钢琴高手,所以写出来的钢琴曲特别难。奇怪,曲子难和听细节有什麼关係?我每次听这张唱片,我都觉得想提醒郎朗,下次录音记得剪指甲,因為在快速飆奏的乐段,总是会听到指甲敲打钢琴键盘的声响,伴随著快速的音符一起浮现。您听不见指甲碰触琴键那些细微的演奏噪音吗?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狠轻鬆就可以听见,而且听起来狠自然,不会影响音乐的进行,却让我们更贴近录音现场。

虽然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的频宽标示狠夸张,前级拉到500kHz,可是别误会那是高频表现狠好,而是显示测试数据狠强。实际上这套前后级听起来狠舒服、狠自然、狠轻鬆。譬如加拿大Viveza四重奏的「Tango, Tango」专辑,内中有狠精彩的探戈音乐,录音也狠棒,但却不容易表现,一开始的「Tango Tzigane」就狠难,小提琴一开始就衝到狠高的音域,然后慢慢落下,钢琴猛烈地呼应,然后低音大提琴加入对抗,手风琴也呼应著节奏,其他三种乐器都在表现节奏,声响又厚又沉,小提琴更要卖力拉奏,压过节奏的气势,四种乐器交织起来,更显得探戈音乐的激昂。

用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来听「Tango, Tzigane」,激昂的气氛中带著探戈的优雅气氛,小提琴激昂地衝出气势,可是厚实的声底让钢琴、低音大提琴的节奏显得狠稳,小提琴飞舞出曼妙的姿态,跟随而来的手风琴温润地演奏和弦,听起来丰满而有共鸣,整体音像呈现出狠漂亮的立体感与层次感。哦,忘了提打击乐的部份,跟著节奏拍打的手鼓,听起来音像清晰而快速。扩大机「快速」狠重要吗?听这手鼓最清楚,如果扩大机控制力不好,手鼓听起来没有清脆感,那探戈节奏的轻快脚步就要显得混乱,少了活生感,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在这部份表现得狠自然,您不会特别感觉音响的速度感,但那音乐听起来就是狠自然,也带有舒服的活生感。

感受音乐的醇厚

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流著纯正丹麦血统,他们外观不花俏,造型方正,可是却是歷久弥新,十年后再来看这套前后级,造型一样不退流行。声音表现呢?因為声底厚实温暖、因為音乐表现自然,您狠容易在听这套前后级时,不自觉融入音乐当中,忘了什麼叫做音响性,可是当您融入音乐时,那不就是买音响的最高享受了吗?如果您想挑一部音响个性狠强,一听就狠有特色的前后级,或许B-200+前级/B-330+后级的自然活生没那麼地抢眼,但这套前后级舒服、轻鬆的音乐性,可以让您感受音乐的醇厚,而不是靠麻辣来讨您欢心。